養育孩子,你需要知道的3個真相
投稿人:盤古樹發表時間:2020-03-24
在構思今天的文章選題之前,我翻了一下幾個育兒大號,但是看了幾分鐘就沒有了繼續看下去的欲望,因為單是看標題就讓人感覺窒息——
“我偏愛的兒子,優秀又懂事,自殺了?!?、“父母正在把孩子變成仇人。”、“七歲男孩遭遇家暴……“現在親子矛盾的新聞和文章層出不窮,不僅在網絡,現實生活中也處處可見,父母對孩子輕則說教,重則打罵,在孩子小的時候諸多管控,到孩子長大了無法管控時,孩子叛逆、父母痛心,親子情感也日漸疏遠。我們總說孩子的成長不可逆,父母沒有試錯的機會,如果不懂得養育,耽誤的是孩子的一生。
- 我們把一切都給了孩子,但為什么孩子還是沒有按照我們的期待成長?
為人父母,在養育孩子的時候,如果能看見養育的這三個真相,就能避免親子關系中的許多悔恨。每個人從孩童時代,最需要的兩個禮物,就是愛和歸屬感,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家庭給予的歸屬感時,內心就會安寧、放松和滿足,生命就會得以滋養,也能與他人建立更好的連接,一個人只有感受到愛,才能有愛,然后才會去愛。在孩子6歲之前 ,父母的陪伴、照顧、撫摸,用語言和行為一遍遍重復”我愛你“的信念,言傳身教傳遞的習慣、認知、品質和精神,是孩子一生用之不盡的愛的禮物。幸運的人,一生都被童年治愈,不幸的人,一生都在治愈童年。父母的焦慮已是一種普遍現象。父母為何焦慮?這常常是源于他們對未來缺乏安全感,又缺乏自我成長的意識和力量,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。父母對孩子的期望,常常是自己做不到的,于是對孩子生出失望與不滿,這樣的焦慮導致了親子關系的失控。父母在心里意識上很愛孩子,很想為孩子奉獻,但他們的潛意識中卻很少“看見”孩子的真實存在。所以,他們越想愛孩子,就會越容易越界。小到穿衣、吃飯、睡覺,大到升學,工作,婚戀,許多父母都習慣不分時機地干涉孩子的事情,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成長,因為父母對自己的人生狀態并不滿意,覺得自己走了許多彎路,所以他們希望孩子能夠走在他們覺得可控的、穩定的“正確”軌道上。怎么辦呢?父母要先放下自己的焦慮,找到內在的安全感,才會允許外在的不穩定和不安全,把注視孩子的目光轉回到自己身上,不斷自我學習和改變,才能跟得上孩子成長的腳步,否則你的辛苦負責,可能換來的是一個要操心一輩子的孩子。父母的最大焦慮在于,如果孩子過上糟糕的人生怎么辦?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和人類的需求層級,每個人都有讓自己的生命趨向美好的本能,也就是說,沒有一個孩子想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糟糕,生命的本能在趨使孩子向上生長,努力讓自己發光發熱,除非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遭受到父母或周圍環境的破壞、打壓或者強行改造。要知道,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,肯定都有著有問題的父母,或者有著一堆教育的誤區。為人父母,真的要多學習,了解生命的規律,了解孩子真實的狀態,對孩子多一點信任,少一點評判,多一點尊重,少一點改造。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,也沒有完美的孩子,但愛和被愛的需求,會引領我們去學習、去反思、去改變和成長,成為一個不斷成長的父母。